今年上半年,位于光谷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实现工业产值236亿元,出口额约25亿美元,同比增长13%。
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生产车间,工作人员正在查看“鲁班超级智能体”生成的排岗表
7月25日一早,组装线班长李伟打开平板,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:“今日F3线需49人,缺口1人。新人张晶分配至11岗(屏幕组装),请重点指导。”发送者署名为“鲁班”。
这个“鲁班”,不是传说中的工匠祖师,而是联想武汉产业基地自主开发的“鲁班超级智能体”——一个高度专业化、具备感知能力、自主学习能力、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AI虚拟管理者。
在这个拥有超万名员工、生产联想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庞大基地里,“鲁班”正用它的超级大脑,统管着从订单排期、员工排岗到质量分析、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。
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产线
千里之外,联想海外工厂传来数据,某批次产品发现2例摄像头拍照颜色偏差问题,相关驱动存在一定风险,需要彻底排查。“鲁班”瞬间响应,分布在武汉工厂3个仓库的172箱物料,0.1秒内全部冻结。“过去要带人翻遍仓库贴标签,现在系统自动封存,方便多了。”仓库主管说。
这种秒级反应的底气,源于“鲁班”打通了工厂里原本各自为战的独立系统:生产、质量、仓储等。它通过大模型理解自然指令,从分散系统中抓取关键数据并综合分析,作出判断。
例如,当新增一笔千万级订单,“鲁班”能在瞬间完成复杂拆解:精准计算所需物料、设备负荷,并一键生成未来四个月的详细排产计划,提示是否需要招聘新员工等。
“基地全年平均员工数量过万,以往招聘、培训、上岗、评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。而有了鲁班超级智能体,员工表现能被量化为可观测的数据,例如排岗定班、技能培训、绩效考核等,并给出用工建议。”联想武汉产业基地总经理陈淑莉介绍。
联想武汉产业基地
联想武汉产业基地这一项目入选湖北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,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认证,是湖北首家通过该认证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。
“人工智能将我们从重复、繁重、需要依赖高度经验的处理任务中解放出来,不仅是效率的提升,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。”陈淑莉说。她介绍,公司正进行第二代‘鲁班’的开发,预计今年底完成。之后还会有第三代、第四代,以智能化手段不断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。